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陈菲遐
近日,金龙鱼(300999.SZ)发布了2024年度的业绩快报 ,向市场递交了一份“双降 ”的成绩单:全年营收2388.66亿元,同比下滑5.03%;归母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
自2020年上市以来 ,金龙鱼已经连续四年净利润下滑 。净利从2020年巅峰时期的60.01亿元缩水超过58%。曾经被誉为“油中茅台”的金龙鱼,市值一度突破7800亿元,如今却仅剩1744亿元,四年间蒸发了超过6000亿元。
在行业增长放缓、利润率持续受压背景下 ,金龙鱼试图通过战略联盟 、库存优化和渠道重构三大策略寻求突破 。然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鲁花的合作能否打破“量增利薄”的行业困境?渠道转型能否成为新增长引擎?
策略一战略联盟:与鲁花的“联姻 ”
2024年12月,金龙鱼宣布以55.69亿元对鲁花集团增资 ,其中金龙鱼出资22.9亿元,关联方香港嘉银出资32.79亿元,双方通过换股交易获得鲁花集团26.64%的股权(金龙鱼持股10.95% ,香港嘉银持股15.69%)。此次交易的核心是金龙鱼将持有的4家合资公司股权(如襄阳鲁花、常熟鲁花等)作价置换为鲁花集团新增股权,鲁花注册资本从8亿元增至10.91亿元,估值达209亿元。
此次交易本质是行业存量竞争下的“抱团取暖”。 鲁花作为花生油领域龙头(市占率超50%),在北方市场拥有原料种植基地与渠道优势 ,而金龙鱼凭借全国分销网络与全品类布局,可弥补鲁花在南方市场的渗透不足,双方形成“品类互补+区域互补”的协同效应 。此外,鲁花2023年净利润27.46亿元 ,盈利能力接近金龙鱼(28.48亿元),但营收仅为后者的7.4%,其高毛利特性为金龙鱼改善盈利结构提供了想象空间。
然而 ,金龙鱼收购鲁花的交易虽产生税前利润3.89亿元,但需缴纳所得税5.50亿元,直接导致其2024年归母净利润减少约1.6亿元。若剔除该税务影响 ,金龙鱼全年净利润降幅可收窄至7%左右,但仍无法扭转连续四年下滑的趋势 。
此外,根据《2024年中国食用油行业全景图谱》报告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金龙鱼、中粮集团 、鲁花集团在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39%、15.3%和6.7%。金龙鱼和鲁花合并的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可能触发反垄断审查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也引发中小品牌生存空间压缩的担忧。
另外,鲁花作为家族企业坊间一直有上市传闻 。未来如果鲁花真的登陆资本市场,金龙鱼的股权投资将会增值获利。
策略二库存优化:高价库存积压凸显背靠母公司的矛盾
2024年,金龙鱼计提约4.4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同比提升218%。其中,3.51亿元是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因为金龙鱼前期采购的小麦和大豆库存价格较高 ,如今面临原材料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倒挂 。早在2023年,金龙鱼就因为高价小麦库存的问题导致面粉业务2023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金龙鱼库存困局本质是粮油行业“量大利薄 ”模式的缩影。金龙鱼的主要产品调和油、大豆油的原材料是大豆、棕榈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不仅高度依赖进口且价格随期货市场价波动 。全球价格波动传导至国内需1-2个月 ,终端调价周期则长达6-12个月。而且,作为民生必需品,食用油价格受政策调控严格。这种“两头堵”的商业模式 ,使得库存管理成为利润波动的放大器而非缓冲器。
背靠丰益国际集团(下称丰益国际)的金龙鱼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也是有利有弊 。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金龙鱼的核心原料(如大豆 、棕榈油)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其中大豆进口依存度超80% ,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是金龙鱼展开业务的基础。这方面就体现了背靠母公司的好处。2023年,金龙鱼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33%,其中关联方(主要为母公司丰益国际)占比18%,这种高度集中的采购结构保障了供应链稳定性 。
但供应价格方面 ,金龙鱼则没讨到多少便宜。丰益国际作为全球粮油贸易巨头,虽能提供规模化采购优势,但定价策略往往优先考虑全球业务平衡 ,而非单一子公司的成本优化。2021年开始,大豆价格飙升,金龙鱼的采购价格也从3145元/吨飙升至4734元/吨 ,涨幅与期货价格趋同 。当年,金龙鱼与丰益国际的关联交易额度上升到253亿元,同比增长46%。此后的2022年和2023年 ,金龙鱼和丰益国际的关联交易额又上升到310亿元左右。2021年和2022年,大豆价格飙升,2023年大豆价格已经下行 ,而金龙鱼和丰益国际的关联交易并没有跟着下调 。这也是金龙鱼高价库存累积的原因。至于这种“囤货”背后是否仅仅因为判断失误则不得而知。
反观鲁花,原料采购更依赖国内基地与区域性合作农户,通过订单农业锁定价格,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被动依赖 。两者财务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议价权差异的影响。鲁花2023年以186亿元营收实现27.36亿元净利润 ,净利率达14.7%;金龙鱼同期营收2515亿元净利润为28.48亿元,净利率不足1.13%。
策略三渠道重构:零售端失速与B端突围
为缓解库存压力,金龙鱼采取“以价换量 ”策略 ,但陷入更深层矛盾。2023年,金龙鱼的厨房食品销量增长8.23%,收入却下降6.04% ,显示产品均价下跌幅度远超销量增长贡献 。更严峻的是,低价抛售导致产品结构降级:高毛利的零售渠道产品销量下滑,低毛利的餐饮渠道占比提升 ,进一步拉低整体盈利能力。
2024年以来,金龙鱼将资源向餐饮及工业渠道倾斜。餐饮渠道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且采购规模稳定 ,例如连锁快餐企业年度用油合约可锁定80%以上销量;工业渠道则通过定制化服务(如烘焙专用油脂、预制菜原料)提升客户黏性,毛利率虽仅5%-7%,但规模效应显著 。然而,B端拓展并非坦途——餐饮渠道账期长达90-120天 ,较零售渠道的30天延长3倍,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年中期的14.64天增加到2024年中期的16.79天,资金占用压力加剧。
中央厨房项目被金龙鱼视为渠道融合的抓手。截至2024年 ,金龙鱼在全国布局25家央厨工厂,其中杭州、兴平 、廊坊项目已投产,主打学生餐、预制菜及半成品加工 。这一模式试图打通“原料供应—生产加工—终端配送”全链条。但现实却很骨感 ,金龙鱼的中央厨房产能利用率不足,在旺季接近满负荷,但非旺季时产能利用率会显著下降。此外 ,金龙鱼中央厨房的产品C端市场渗透缓慢,线上渠道仅个别第三方店铺有售,2024年央厨业务收入占比不高 ,目前还未达到盈利预期 。
经过渠道调整,金龙鱼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634.1亿元,同比增长0.6%,在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再度增长;归母净利润10.71亿元 ,同比增长49%,得益于餐饮旺季需求释放及工业客户年底集中采购。
短期看,第四季度业绩回暖为市场注入了一丝希望 ,但长期挑战依然严峻。若不能解决供应链议价权的结构性短板、打破“量增利薄”的行业魔咒,金龙鱼的转型或仅能缓解症状,而非根治顽疾 。鲁花是否上市 、中央厨房能否盈利、国际粮价波动是否加剧 ,都将成为影响其命运的关键变量。
百度知道:黑料吃瓜最新网址-吃瓜爆料大全网站-谁是潜在的中国科技巨头?|界面新闻 · 证券
百度知道:吃瓜黑料最新网址-吃瓜曝光黑料155fun-IPO雷达|曙光集团冲沪市主板,与中石化渊源颇深,双方关联交易占比高|界面新闻 · 证券
好看视频:黑料不打烊最新吃瓜-黑瓜吃料网站免费最新-实控人内幕期“荐股”遭立案,会影响冠城新材业务重组吗?|界面新闻 · 证券
百度知道:黑料吃瓜最新官网-热爆料-热门吃瓜-黑料不打烊-【评论】博世科控制权四年内三变,当中隐情值得深究|界面新闻 · 证券
网易订阅:黑料吃瓜最新网址-吃瓜爆料大全网站-盘中必读|量子计算获重大突破!概念股应声走高,星光股份秒封涨停|界面新闻 · 证券
火山视频:黑料不打烊最新吃瓜-黑瓜吃料网站免费最新-股权投资减值测试存在三大问题,三元生物遭责令整改|界面新闻 · 证券
百度知道:黑料社区吃瓜-最新吃瓜视频网站黑料-被控批准毒杀现总统、策划政变,“巴西特朗普”遭起诉|界面新闻 · 天下
百度知道:91黑料不打烊吃瓜-黑料吃瓜网爆-比特币跳水!港股加密货币概念股普遍走低,欧科云链超跌16%|界面新闻 · 证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