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墨西哥面包巨头宾堡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节奏 。
12月24日,宾堡中国总经理张莉在媒体分享会上透露 ,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宾堡集团已累计投入4.1亿美元,2023年至2024年在中国累计增资达7200万美元 ,用于投入设备、升级研发中心等。
宾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主要借助持续收购走来,宾堡2006年通过收购潘瑞克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09年至2010年收购西餐品牌“百万庄园”以强化在华业务。
2017年,宾堡集团收购了为肯德基 、麦当劳供应汉堡胚的伊斯特面包工业有限公司 ,2018年又以2亿美元收购曼可顿商标及100%股权,后者是比利时亚太国际集团Artal Group于1995年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外商独资企业,旗下有多菲角、巧可逗了、迪迪杯等产品 。
收购整合之后 ,目前旗下拥有宾堡 、百万庄园、曼可顿三个品牌,覆盖100多个商超连锁系统,包括山姆、Costco等渠道 ,同时在B端为麦当劳、汉堡王 、肯德基等餐饮公司提供汉堡面包,目前,宾堡在中国有10个工厂和51个分销中心 ,覆盖2.5万家门店。
2023年的数据显示,宾堡集团的总销售额达到3998.8亿墨西哥比索(约合1556.96亿元人民币)。但具体到中国地区的业绩数据,宾堡集团没有详细披露。

12月初 ,宾堡通过旗下品牌曼可顿(MANKATTAN)推出“面包脆脆丁”新品,试图在传统面包之外,进入休闲零食赛道 。
英敏特发布的《2024年中国休闲零食发展趋势报告》,2023年 ,中国休闲零食的市场规模约为10310亿元,同比增长6.1%,到2028年 ,该市场规模将达到13380亿元。
早在桃李面包2015年上市时,就将宾堡视为当时短保面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欧睿国际发布的《2024年短保面包行业白皮书》显示 ,2023年,桃李面包以35%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短保面包市场第一位 。
而桃李面包的增长还在持续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桃李面包实现营业收入67.59亿元 ,净利润5.7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47亿元,净利润4.35亿元。最近10年(2014年至2023年),桃李面包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4.12% 。

不过就整个中国烘焙行业来看 ,多数竞争者仍处于品牌多、市场集中度低、现烤与包装面包混合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一二线城市,烘焙面包产品除了桃李 、宾堡这样以大卖场渠道为主的品牌产品,还有诸如好利来、鲍师傅这类烘焙店更贴近消费者 ,加上好利来“联名一切”的营销策略,其切片面包、欧包以及冷藏蛋糕产品在过去几年做成了其他烘焙店的“灵感来源 ” 。
此外,像盒马 、胖东来、沃尔玛、永辉等零售商 ,都通过寻求优质供应商或者自建工厂的方式开发自有品牌烘焙产品,这成为一二线城市零售商普遍选择的一种差异化产品策略。
例如盒马去年通过投资糖盒食品(昆山)有限公司等上游工厂,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路生产。这种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布局 ,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使得如鲜奶吐司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竞争力 ,据界面新闻从盒马方面了解,鲜奶吐司每月卖出8.2万袋 。
为此,推出具有零食场景的休闲新品“面包脆脆丁”,是宾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外 ,寻求更多的市场增量动作。眼下,这款售价不超过3元的新品在学校周边的渠道表现超出预期。
张莉在媒体分享会上表示, 除了引入燕麦 、全麦、低糖等健康概念外 , 针对西南区域的口味偏好特点,宾堡研发中心正在考虑引入一款酸辣口味的恰巴塔面包,在更细分的区域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与此同时 ,宾堡也加大了在特殊连锁渠道的产品推新,例如今年宾堡针对山姆渠道,推出了一款布里欧的土豆汉堡面包 ,销售表现不错 。
宾堡中国渠道负责人卞伟在上述媒体分享会上披露,未来宾堡渠道建设将有四个方向,分别是加速新兴渠道覆盖、加速配餐业务增长 、加速经销体系搭建、聚焦渠道执行力。
宾堡集团亚洲区总裁普列塞在今年7月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 ,希望通过引入本土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为企业赋能产品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并将中国市场的创新经验应用于全球业务的拓展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