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境生物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创新药企业,如今有些落寞 ,2024年一拆二之后,管线的归属也让人疑惑 。
2024年2月7日,天境生物宣布与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达成协议 ,以最多8000万美元的价格剥离其在中国的所有业务 、团队和管线。最终天境生物拆分为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I-Mab(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专注于海外市场)和TJ Bio(承接原公司中国团队及资产,专注于中国市场)。
至此 ,这家市值曾超过7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缩水至9000多万美元 。此时的天境生物也非彼时的“天境生物”,为作区分 ,下文称I-Mab为美国天境生物,TJ Bio为中国天境生物。创始人臧敬五也于2024年2月10日辞去董事会职务,转而领导新诞生的中国天境生物。
分拆后天镜生物的股价一直并不如意 。直到今年1月6日美国天境生物宣布暂停Uliledlimab的开发,将资源集中于Givastomig的推进。此举使其股价上涨14.91% ,收于1.08美元/股,摆脱了此前低于1美元的股价。
为何暂停管线开发,股价却大涨?如今的天镜生物还是之前的那家公司么?
从顶峰滑落
2015年臧敬五创立天境生物 ,2018年获得2.2亿美元C轮融资,成为当年中国创新药领域最大融资之一 。2020年1月,天境生物登陆纳斯达克 ,募资约1.2亿美元,市值达8.5亿美元,并开启了长达19个月的快速增长期。
同年9月 ,天境生物与艾伯维达成CD47抗体lemzoparlimab(TJC4)的全球战略合作,潜在总价值高达30亿美元,创下当时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对外授权交易最高金额纪录。公司市值于2021年中旬达到峰值 ,超过55亿美元,较上市之初翻了6倍。
但动荡随之而来,天境生物开始快速滑落 。
2021年底,天境生物首席执行官申华琼离职。尽管拥有43.5亿元现金储备 ,公司多项后期临床试验的推进令资金压力骤增。2022年4月,传出天境生物寻求出售部分或全部业务的消息 。2022年7月,艾伯维终止了核心CD47抗体药lemzoparlimab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一期临床研究 ,同年8月又停止了一项评估lemzoparlimab联合疗法治疗MDS/AML的1b期研究。
这些试验终止,或并非出于安全性原因,更可能源于对有效性的担忧。尽管与艾伯维的合作仍在NHL和实体瘤适应症方面继续 ,且天境生物在国内的MDS/AML临床试验仍在推进,但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2023年9月,艾伯维决定退回CD47来佐利单抗的权益 ,导致天境生物进入美股预摘牌名单。
此时的天境生物必须自救,也就有了2024年2月的分拆。美国天境生物在分拆中国业务后,仅剩3条管线仍在推进 ,即CD73单抗Uliledlimab(TJD5)、CLDN18.2/4-1BB双抗Givastomig(TJ-CD4B)和PD-L1/4-1BB双抗TJ-L14B的部分海外权益 。
不同的走向
近期让公司股价大涨的,正是宣布暂停Uliledlimab的开发。
Uliledlimab所研究的CD73靶点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靶点,这是一种将AMP水解成腺苷的酶,腺苷在肿瘤微环境中会削弱免疫细胞功能并促进肿瘤生长。因此 ,阻断CD73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目前阿斯利康的Oleclumab处于领先地位,此外,BMS和诺华也曾开发CD73单抗 ,但BMS的管线进展缓慢,诺华的管线则已终止。
据了解,CD73单抗本身存在局限性 ,需要与其他药物(如PD-1单抗)联用才能发挥较好效果,而美国天境生物的管线组合并不利于CD73单抗的开发。相比之下,Givastomig作为一款针对消化道癌症的热门靶点claudin18.2和免疫共刺激靶点4-1BB的双抗 ,更具潜力,且已获得FDA孤儿药认定。
虽然美国天境生物暂停了Uliledlimab的海外开发,但该药在中国的开发仍在继续 ,并由赛诺菲买单 。在赛诺菲资源配置下,Uliledlimab计划启动Uliledlimab联合信迪利单抗和化疗的三药联用研究。如果Uliledlimab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美国天境生物作为拥有除大中华区以外全球权益的一方,将从中受益 ,可以选择重启海外临床开发,或者将剩余权益高价出售。
赶上末班车
分拆后中国天境生物的价值不止于此 。
2024年12月9日,天境生物宣布其伊坦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请(BLA)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该药是国内申报和已上市产品中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融合蛋白长效生长激素 ,有望为PGHD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和便捷的治疗方案。
此前的III期研究(CTJ101PGHD301)纳入336例3-10岁PGHD患儿,对比伊坦生长激素(1.2mg/kg,每周1次)和诺泽(0.034mg/kg ,每天1次),结果显示伊坦生长激素组的年化身高生长速率(AHV)为10.76厘米/年,诺泽组为10.28厘米/年 ,达到非劣效性要求(P,且安全性良好 。
伊坦生长激素基于创新型杂合Fc融合蛋白技术开发,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可延长给药间隔,提高患者依从性,且长期安全性优于聚乙二醇化rhGH药物。早期临床研究(包括欧洲的2期临床)显示,其每周一次或两次给药的疗效与每日注射的rhGH药物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 ,承接伊坦生长激素国内销售的是本土药企济川药业(600566.SH) 。2021年,中国天境生物与济川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就伊坦生长激素的产品开发 、生产及商业化进行合作 ,总金额达20.16亿元,创下当时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及全球儿科医药领域同类合作金额新高。
就分工而言,中国天境生物将继续主导3期临床试验、生产、工艺优化和新剂型开发 ,并负责向NMPA递交上市申请及供药;济川药业负责伊坦生长激素获批后的中国市场商业化推广,并拓展其他新适应症。双方按50:50原则共享中国大陆市场商业化收益,中国天境生物还将获得年度净销售额低双位数百分比的授权提成 。
此外 ,中国天境生物菲泽妥单抗(CD38单抗)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上市申请于2025年1月8日获受理,进度在国内药企中最快,该药在肾病治疗领域也展现出潜力 ,II期IGNAZ研究显示其可显著降低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长效GLP-1药物TJ103(TG103)降糖 、减重适应症正在进行III期临床,预计最快2026年获批上市,中国大陆权益已授权给石药集团。
或许中国天境生物的第二生命周期开始了,这一次有了很多合作伙伴。
哔哩哔哩:黑料不打烊吃瓜网-黑料社吃瓜网-IPO雷达|收入大减,新冠概念股真实生物二次冲击港股|界面新闻 · 证券
盘前机会前瞻|蚂蚁与华为阿里联合推出医疗大模型一体机,这几家公司在AI医疗细分领域已经实现商业化落地(附概念股)|界面新闻 · 证券
火山视频:51吃瓜黑料不打烊-全网黑料吃瓜-《北京金融法院证券纠纷审判白皮书》:受理证券纠纷案件9246件超全部民商事收案数4成|界面新闻 · 中国
盘中必读|传苹果和阿里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阿里概念股集体大涨|界面新闻 · 证券
黄金股票ETF实现五连阳,外资投行纷纷看好黄金长期走势|界面新闻 · 证券
3月27日投资早报|广汽集团称从未与恒大汽车收购事宜进行接洽,中国人寿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8.9%,今日一只新股上市|界面新闻 · 证券
财说 |金斯瑞迎来32亿账面“狂欢”,传奇生物到底值多少钱?|界面新闻 · 证券
1月8日投资早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船舶重大资产重组获主管部门批复意见,纳睿雷达筹划购买希格玛100%股权股票停牌|界面新闻 · 证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