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主动脉、外周血管及肿瘤疾病治疗方案的医疗器械公司心脉医疗(688016.SH) ,经历了上市以来增长最缓的一年。
这家公司去年营业总收入12.06亿元,同比微增1.61%;归母净利润为5.02亿元,同比微增1.96% 。这与公司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Wind数据显示 ,2020至2023年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率多数时间超过30%,即使在2022年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第三 、四季度 ,这两季公司营收分别为1.82亿元和2.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0亿元和-0.51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2.67亿元、2.99亿元营收和1.09亿元、1.04亿元归母净利润 ,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急剧恶化,从上半年的2.12亿元和1.30亿元 ,骤降至第三季度的0.33亿元和第四季度的-184万元,全年净流入3.7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3.08%。
心脉医疗的问题出在何处?
高定价争议
心脉医疗的业绩与核心产品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简称Castor支架)的价格调整密切相关 ,该产品此前正经历一场“降价”风波 。
2024年8月19日,国家医保局首次以公开问询形式质疑心脉医疗Castor支架定价问题。这也成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史无前例的监管事件。医保局指出 ,Castor支架(200mm)出厂价约为5万元,但医院终端采购价高达12万元以上,价格加成逾100% ,显著超过合理范围 。此前已有大量群众投诉该产品价格虚高,医保局对此表示“价格差距过大”“显著超出必要范围”。
8月26日,在舆论与监管双重压力下 ,心脉医疗宣布降价,将Castor支架的最高销售价格调整为不超过7.15万元,降幅达40.42%。公司解释称 ,此前价格差主要源自多级分销体系中经销商承担的库存管理、术中支持 、市场推广、培训服务等成本 。此次降价不仅彰显国家对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管的决心,也标志着医保局监管触角从药品延伸至高值医疗器械的转折点。
根据心脉医疗此前数据,2023年Castor支架植入量约6500-7000个 ,销售额约4.5亿-4.9亿元,占当年总营收(11.87亿元)的比重高达38%-41%。尽管2024年年报未披露该产品具体销售数据,但明确提及下半年市场环境变化及部分产品价格、推广策略调整对全年销售额增速及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证实了此次降价对公司业绩的冲击 。
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对12家胸主动脉支架企业进行价格约谈 ,最终全部企业调降价格,显示出监管层推动价格透明化与压缩流通成本的系统性举措。此次事件明确释放信号:监管部门未来将更频繁地介入医疗器械流通环节,从源头 、流通到终端全链条进行定价监管。
当前国内主动脉支架市场正面临增速放缓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 。这一市场的国产化率已超60% ,本土企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尽管心脉医疗在胸主动脉市场领先,但在腹主动脉领域仍落后于外资龙头美敦力。随着集采推进,外资品牌主动降价、市场格局持续重塑。公司虽布局多个创新产品(如Cratos支架、Aegis II等) ,但研发周期长 、投入大、临床与注册复杂,加之医保政策对价格日趋严控,若无法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 ,或陷入“高投入、慢回报 ”的困境 。
随着监管加速集采扩面,高值耗材价格体系全面重构。2024年12月,第五批国家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已在天津开标 ,将外周血管支架和人工耳蜗正式纳入集采范畴,标志着高值耗材的“药品式”降价模式成型。以往价格体系依赖多级代理和术中支持的模式面临重塑,行业利润结构将向“以价换量”倾斜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一至两年内 ,主动脉支架 、外周支架等高值耗材品类或将持续面临集采与监管“双压 ”,价格将进一步向成本线靠拢。
面对监管高压与国内价格快速下调,心脉医疗正加快全球化布局作为业绩突破口。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75% ,收入占比首次突破10%,核心产品已进入欧洲、日本、哥伦比亚 、韩国等多个国家市场 。为强化国际渠道,公司斥资4.63亿元收购欧洲医疗器械公司Optimum Medical(OMD)72.37%股权 ,推进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本地化注册与销售。
经营现弊端
“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只是名头。2024年12月2日,心脉医疗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的《税务事项通知书》 。 通知书指出 ,由于心脉医疗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税务机关将追缴公司自2023年起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并要求缴纳滞纳金。经公司初步测算 ,需补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合计约为人民币6000万至7000万元,对净利润的影响预计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以上。
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主要原因是心脉医疗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未填报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企业需每年提交年度发展情况报表,以维持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心脉医疗的这一疏忽导致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被取消 ,进而引发了税务补缴问题。年报披露,公司在2024年12月补缴了2023年度的企业所得税6223万元,并支付了滞纳金690万元 ,合计约6913万元,进一步影响了当期利润。
不过,心脉医疗已于2024年12月重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有效期三年,可在2024年度继续享受15%的优惠税率 。公司管理层表示,将加强内部管理 ,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培训,强化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事件暴露出公司内部在合规管理、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尤其在资本市场高度关注ESG与治理结构的当下,此类“低级错误”极易引发投资者对管理层执行力与风险控制能力的质疑。
另一方面,在面临业绩压力同时,心脉医疗2024年显著减少了研发投入 。较上年同期的2.61亿元大幅减少了9092万元 ,同比下降34.9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上一年的21.94%降至14.05%,减少了7.89个百分点。缩减研发投入可以直接增厚业绩表现,但可能有损长远利益 ,以及产品后续的市场竞争力 。在几项因素叠加下,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微增1.1%,扣非净利润则大幅下滑15.3% ,盈利质量明显下降。
此外,心脉医疗“厚此薄彼 ”的操作也打击了市场的信心。12月4日,心脉医疗宣布推出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 ,计划授予约1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9%;该计划股价定为58元/股,显著低于市场价格 。该计划设有业绩考核目标 ,股票解锁期为三年,2025年至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需要达到6亿元、7.2亿元、8.64亿元。如果能够完成6亿元净利润目标,公司2025年净利润增速将是19.52%。
“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业绩创新高背后:毛利率下行,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界面新闻 · 证券
中百集团14天9板背后:业绩连年亏损,永辉超市清仓,同业竞争解决承诺四次延期|界面新闻 · 证券
百胜中国业绩超预期背后:继续“下沉”,同店销售额下滑|界面新闻 · 证券
重组胶原蛋白龙头锦波生物业绩高增背后,正面临三重挑战|界面新闻 · 证券
从教师到券商董事长,中原证券新任70后女掌门能否扭转业绩颓势?|界面新闻
火山视频:吃瓜黑料最新网址-吃瓜曝光黑料155fun-济高发展股价跌停背后:一桩诉讼被判赔6.6亿元,或“披星戴帽”|界面新闻 · 证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